返回
顶部

修改密码

首页 > 今日聚焦 > 正文
《今日聚焦》——麦田里的守望

+1

-1

收藏

评论0


改良老品种,让小麦丰产增收;

繁育新品种,让粮食安全更牢固。

春日的麦田里,麦苗抖擞精神,直起腰杆一天天地长大。好种子长出好苗子,更能产出好粮食,陇南成县的冬小麦,就是在良种上精挑细选,找到了小麦丰产、农民增收的“金钥匙”。这些年,当地改良小麦的老品种,又引进繁育了新品种,让良种“话农点金”,守望麦田里的丰收,端牢粮食安全的饭碗。

早春的成县,冬小麦已经泛青。

早上,苏元镇龙窝村的会议室里,村民们正商议着村里的大事。

苏元镇是个农业乡镇,下辖的4个村子里,村民们普遍种植小麦、油菜,而马铃薯等其它农作物,却在这里有些水土不服。上世纪70年代,当地引进了潘林小麦,一个学名叫N斯特拉姆潘列的小麦种子。40多年后,这个被当地村民俗称为“潘林”的小麦种子,品种老化、产量偏低的问题逐渐凸显。

“潘林”种子在龙窝村扎了根,麦子一茬一茬地种,长得好,吃得劲道,也不愁卖,然而产量低的现状,却让村民们喜忧参半,很为困惑。

往常,靠着土办法“选种”,在头年收的麦子里,筛选一部分颗粒饱满的做种子,村民们虽然种得放心,但时常“看天吃饭”。年复一年,老品种渐渐退化,产量也越来越低。这两年,县里组织农业部门对老品种潘林进行提纯复壮,村里提倡让村民们统一种植,提高产量,但大家伙的意见不太一致。

议事会上,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,交流各自的种植经验,大部分都对改良的潘林很看好。为了推进这项工作,镇上也通过政策补贴,降低村民的种植成本,把市面上一斤卖3.5元的改良种子,协调当地种子公司,以2.7元的价格收购,然后免费提供给村民。然而,仍有村民对提纯复壮的潘林心存疑虑。

习惯了用传统的土办法“选种”,虽说产量不稳定,但村民邓留平觉得心里踏实。如果用上了改良的潘林,万一水土不服,一年到头就白辛苦了。

看到村民有顾虑,对种植改良的潘林不放心,村支书李永鹏来到邓留平家里,把老品种提纯复壮的种植优势和政策利好讲得明明白白,让他打开了心结。

经过“试种”的考验,去年,邓留平在自家的5亩地里全部种上了改良的潘林。

以前村民们种潘林小麦,地里的麦子参差不齐。这两年,提纯复壮后的新潘林长得整整齐齐。看着别人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,村民苏效文心动了,去年也试种了一亩地的改良潘林。

龙窝村有13个社,村里从2022年开始就推广种植提纯复壮的潘林。按照镇上的计划,改良的潘林要覆盖全村13个社的麦田,彻底解决老品种“出工不出力”的困扰,用规模化种植的方式,把村里的小麦产业搞红火。

75岁的村民邓东风,是村里最先一批种植改良潘林的老农人。

这两年,县里要创建3万亩国家级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。在政策扶持下,种了一辈子小麦的邓东风,今年把自家的13亩地变成了“试验田”。

今年,邓东风的试验田里收获的种子,将成为村里改良潘林的“原种”,进行规模推广种植。种地有国家的政策补贴,打下的种子合作社也照单全收,邓东风种潘林的信心更足了。

潘林的白粉病是相当严重的,白粉病对产量影响小,但它对植株的生长有影响。那有病了以后,虽然长着呢,但抵抗能力就弱了。

这段时间是春管的关键时期,村里种的500亩改良潘林,,既不能“走样”,也要保证丰产。县里的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,查看土地墒情、苗情以及病虫害,及时给村民们“补课”,做好田间管理,呵护麦苗生长。

播种靠农机,田管有农技。多重加持下,村民种潘林更加得心应手。去年,为了畅通种植渠道,让农户增加收益,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,在7月份麦收季以高于市场价0.3元的价格回收种子;在10月份冬小麦播种时,再以补贴免费的方式,给村民发放种子,在村里形成产销闭环,让农户们尝到了种改良潘林的甜头。

苏元镇是成县的大粮仓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。从2022年开展提纯复壮以来,经过两年的试验,改良后的潘林小麦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。按计划,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500亩。夏收后,这些改良的潘林种子,能够保障全县3万亩的种子需求,走出一条绿色兴农、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的新路子。
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既关系国家粮食安全,更是农业增产和群众增收的重要保证。

从满目青绿到麦浪滚滚,一茬茬小麦颗粒归仓,源于良种的育苗成才。把小麦品种的繁育放在粮食生产的首位,这些年,成县在小麦良种上做文章,改良老品种,繁育新品种,夯实了小麦种植的家底子,让农业生产“麦”步新跨越。

春耕生产时期,也是成县种子管理站较为繁忙的阶段。去年,站里从大田里选了2800株潘林老品种,启动为期三年的提纯复壮试验。苏元镇种植的1500亩改良潘林,就是从这里选出的“原种”。这段时间,高级农艺师陈雯花密切关注着潘林的生长情况,在试验田里详细观察,仔细记录试验数据,为优中选优改良的原种,打下科技助农的烙印。

一边改良老品种,在省内推广种植;一边繁育新品种,为长江上游提供良种。2017年,成县在店村镇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,承担国家、省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任务。自建成开展试种试验以来,已累计完成小麦、玉米、油菜试验74套,参试的778个品种,为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,也为成县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贡献科技力量。

小麦要增产,良种是关键,选对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,是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的核心力量。2022年,成县建立小麦良种繁育生产基地12处面积2537亩,繁育小麦优质品种16个,良种繁育田亩穗数密度均达到30万穗以上,纯度达到99%以上,繁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,打牢了粮食安全的磐石。

这些年,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,成县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和亩产丰产增收,以农技赋能、科技助农、农机便民,构成的农业新质生产力,持续推动当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,让农民丰收的底气更足,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更牢靠。

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,振兴种业是必由之路。从改良潘林到国家育种,成县的良种繁育有成效、有底气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效,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,筑牢了粮食安全的磐石。


来源: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

编辑:赵怡雯

责编:许玲芳

主编:王 娟

声明: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,联系电话:0931-8688154


相关推荐
今日要闻
换一批
甘肃新闻